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

《臺灣縣志》

作者:陳文達

刊行時間:
康熙59年(1720)

成書簡介


清康熙23年(1684)臺灣設一府三縣[5] ,臺灣縣為臺灣府之附郭,在開發上可說是相當早且佔有其重要地位。隨著時間的流逝,臺灣府已完成兩次纂修工作,其下轄之縣級單位,卻仍無出現修纂志書之氣息。康熙56年(1717),諸羅縣知縣周鍾瑄聘陳夢林等纂修之《諸羅縣志》完成,是為臺灣最早之縣志。隨後,鳳山縣知縣李丕煜聘陳文達等纂修之《鳳山縣志》,也在康熙58年(1719)完成。此時,臺灣縣知縣俞兆岳也曾命令纂修縣志[6],但後來陞調離去[7]。修志工作,則由暫代臺灣縣職務之臺灣海防同知王禮負責,延攬當時修纂多部方志的人才,例如陳文達[8]、李欽文[9]等人,於康熙58年(1719)季冬始修,歷時五個月,完稿於次年(1720)孟夏,是為臺灣縣第一本地方志書。

內容簡介:

共計十卷,卷首載有序、凡例、修志姓氏及輿圖。在成書時間與纂修人員方面,與《鳳山縣志》相當接近;但在體例上,章節排列順序做了適度的調整,例如秩官改在典禮之前,藝文則在雜記之後等;名稱上也多有改變,例如改封域為輿地、規制為建置、祀典為典禮及外志為雜記等,不難看出纂修者的用心程度。臺灣縣在行政規模上,較鳳山縣繁雜許多且為重要,故在記述上也較為豐富[10]。

臺灣地區現存版本有幾種,最早為民國47年(1958)省文獻會依據美國國會館藏本影印,當時缺卷五〈選舉志〉頁八下與頁九上,便以乾隆17年(1752)王必昌《重修臺灣縣志》,加以補足在書後;後來,方豪提供自藏攝影版本,收入於民國49年(1960)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發行之「臺灣文獻叢刊」第一○三種,內容上較省文獻會版本完整。此後,大通(民國73,1984)、省文獻會(民國83,1994)及文建會(民國94年,2005)等,皆陸續以臺灣文獻叢刊版本為依據,再加以翻新出版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5] 設臺灣府,下轄鳳山縣、諸羅縣及臺灣縣。可參閱:《大清聖祖仁(康熙)皇帝實錄》,第三冊,卷115,頁4,(臺北市:華文,1964),總頁1534-1535。
[6] 王珍,〈序〉,收入於王禮主修、陳文達纂修,《臺灣縣志》,(臺北市: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,1961),臺灣文獻叢刊(以下簡稱為「臺文叢」)第103種,頁5。
[7] 俞兆岳在康熙五十三年任臺灣縣志,直到秩滿,陞遷開州知州。可參閱:王禮主修、陳文達纂修,〈秩官志‧文職‧知縣〉,《臺灣縣志》,頁98。
[8] 陳文達,臺灣縣人,臺灣府歲貢(康熙46年)。曾參與高拱乾《臺灣府志》(康熙34年)、周元文《重修臺灣府志》(康熙51年)、周鍾瑄《諸羅縣志》(康熙56年)及李丕煜《鳳山縣志》(康熙58年)四部志書的纂修工作。
[9] 李欽文,鳳山縣人,鳳山縣儒學廩生。曾參與《重修臺灣府志》、《諸羅縣志》及《鳳山縣志》的纂修工作。
[10] 方豪,〈清代前期臺灣方志的編纂工作〉,《臺灣人文》2(1978.1),頁12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