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

《彰化縣志》

作者:周璽

出版年代:道光20年(1936)

作者簡介

周璽,字琢堂,廣西臨桂進士。在道光六年(一八二六)三月,擔任彰化知縣,到任還未滿四個月,就發生閩、粵分類械鬥,因此被解職 。同年冬天,因與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交情不錯,於是鄧傳安聘請周璽先後擔任崇文、白沙兩書院講師。雍正元年(一七二三),朝廷以諸羅縣轄域過廣,首尾無法兼顧,於是劃諸羅虎尾溪以北、大甲溪以南,另設彰化縣 。

周璽一直因為彰化縣沒有地方志感到遺憾,也與繼任知縣李廷璧談過幾次,但李廷璧的態度卻是不置可否 。直到後來臺灣府知府鄧傳安因為要續修府志,命令彰化縣籌措經費,1830年李廷璧回任彰化知縣,乃設修志局於明倫堂,並延聘周璽為總纂,彰化舉人曾作霖等8人為纂輯,正式修志。周璽等人在講學之暇,才陸續完成此書,歷時前後2年,道光十二年(1832)初稿完成,之後又有所增補,道光十六年(1836)定稿,為《彰化縣志》。

內容概要

全志共12卷,體例仿自余文儀《續修臺灣府志》與周鍾瑄《諸羅縣志》這兩本方志,以其做為藍本,內容以前乾隆二十九年(1764)至道光十六年(1836)之間的史事為主要重點,1764年以前事情亦大多參考自二志(《續修臺灣府志》、《諸羅縣志》),但內容較為簡要[18],1764年以後的史事則是經過考證後才編纂入志,否則寧可留缺也不願意收入在方志中[19] 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5](自序):「余於道光丙戊權篆斯邑,未彌厥月,即值閩、粵分類,被罷參職」。周璽,(自序)《彰化縣志》,台北:台灣大通書局,1987,頁3。

[16](自序):「迨雍正元年,以地方窵遠,首尾不能兼顧,乃割虎尾溪以北、大甲溪以南,另為設縣」。周璽,(自序)《彰化縣志》,台北:台灣大通書局,1987,頁3。

[17](自序):「每與邑侯李君筠軒,公餘之暇,談及時事,謂臺郡四縣,台邑有志,……;獨彰邑缺如,豈不亦海外巨區一大遺憾乎?李君曰:唯唯。」周璽,(自序)《彰化縣志》,台北:台灣大通書局,1987,頁3。

[18](例言):「查郡志及諸羅舊志,……是編悉依二志作準。」周璽,(例言)《彰化縣志》,台北:台灣大通書局,1987,頁5。

[19](例言):「郡志續修,……。維於見聞之確有足信,采輯之實有足憑,始行纂入。否則寧缺不錄,無致疑以傳疑」。周璽,(例言)《彰化縣志》,台北:台灣大通書局,1987,頁5。

沒有留言: